理论前沿

战略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时间:2022-09-26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精辟论述,把战略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讲得很深刻很透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战略问题关系全局关系长远

“战略”一词起源于军事,是指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的日益丰富,战略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泛指一切对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

说战略问题重要,首先在于它是决定大国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历史表明:大国复兴靠战略,大国竞争比拼的也是战略;战略好则事成,战略优则胜出。太远的不说,就从过去几百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无论是最初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争霸,还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以及当今世界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舆论战,其背后都是综合国力基础上的战略能力较量。苏联之所以在与美国的冷战中失败,既有综合国力竞争失败的原因,也有国家战略谋划失败的原因。比如苏联在发展战略上,过分强调重工业优先,忽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导致生活必需品生产严重不足;在对外战略上,与美国争霸世界,进行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意识形态战略上,长期教条对待马克思主义,致使指导思想失去活力,后来又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动摇了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在改革战略上,方向出了问题,改革变成了改向,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等等。由此可见,在大国竞争中始终存在着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博弈、战略误判等这些方面的错综复杂的角力。当今世界格局变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俄乌之间的冲突更为大国竞争增添了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战略竞争比冷战后任何时候都更加惊心动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14亿多人口、幅员960万平方公里的东方大国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如果不注重战略问题,如果没有高超的战略谋划和战略构建,是不可想象的。

说战略问题重要,又在于它是决定大党兴衰的根本性问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频繁出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政权,走向没落。比如,有着130多年历史和长期执政地位的印度国大党曾因战略误判,推行激进的改革战略,引发国内经济危机,一度沦为在野党,现今仍然在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因盲目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战略,导致大规模社会危机,最终结束长达71年的单独执政。至于曾经执政70余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因为一系列战略失误不仅导致失去执政地位,更导致苏联解体,教训极为沉痛。这些大党由盛转衰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从深层次看无不与战略能力不强和战略上的失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很重要的是从世界政党历史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说战略问题重要,还在于它是决定社会主义能否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战略。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能不能制定出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符合时代趋势的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乃至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当今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和较量的时代。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下,两种制度共存的战略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更加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观察,既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保持敏锐的战略洞察,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科学的战略评估,更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做出更加积极的战略谋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把握战略全局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并善于从战略上布局谋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频繁“围剿”中、在西方世界的重重封锁中、在苏东剧变的惊世震荡中、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冲击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复兴伟业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关键就在于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策略。重视战略,长于战略,才能赢在战略,这既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在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中赢得战略主动、取得战略发展的重要经验。

科学把握战略和策略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展的总趋势,规定了党在一定时期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具有前瞻性、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系统性特征。策略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实现战略的保证和支持,具有具体性、局部性、阶段性、灵活性、务实性特征。战略和策略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一方面,战略居于主导地位,策略处于从属地位,战略着眼宏观规划,策略注重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离开正确的战略指引策略就无用武之地,脱离具体的策略支撑战略也将沦为空谈。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战略的坚定性、长远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阶段性相结合相统一。实现这个结合与统一,既要毫不动摇地坚定战略意志、保持战略定力,又要根据实际制定有效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创造性落实战略目标;既要坚持以大历史观瞻大势、观全局、谋大事,确立根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又要善于将长远的战略愿景细化为可操作的阶段性策略,稳扎稳打、善作善成,逐步实现战略目标;既要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抢占战略先机,又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使战略策略目标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善于在重大历史关头和重大问题上把战略和策略结合起来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比如: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党实行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的伟大战略,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中华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发生西安事变,党从战略高度提出正确的策略和政策,推动事变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皖南事变后,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气焰和我们党内一些浮躁情绪,党提出对国民党“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策略,使形势朝着有利于我党的方向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党纵观全局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迅速调集2万干部和11万军队经略东北,抢占先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战略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坚持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既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又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政治风波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同时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蓬勃发展。回过头来看,我们党作出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所表现出的巨大政治勇气、高超战略智慧和娴熟政治韬略是多么不同凡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系统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邃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制定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部署;等等。正是在这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中,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新时代这10年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提高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如果在战略上出现偏差出现失误,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我们党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比如,当年对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判断在战略上出现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所以,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培养战略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清醒,坚定战略自信,提高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甚为重要。

提高战略观察能力。战略观察能力就是视野开阔、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洞若观火的能力,就是能够从全局、从长远、从大势上作出判断的能力。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很形象地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这种观察能力就是战略观察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系统性思维,要求我们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党和国家事业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去谋划,放到人类历史发展长河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中去思考,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辩证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维护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要事做到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培养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自觉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多打大算盘、多算大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提高战略执行能力。现在,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战略自信、提高战略执行能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当前尤其要贯彻落实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提高战略观察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做到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视野深刻认识这一伟大思想所蕴含的坚定战略自信、宏阔战略视野、长远战略眼光、深厚战略智慧和强大战略定力,科学把握贯穿其中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安排,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作者:何毅亭 系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
管理单位: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廊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