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讲堂

“大小喇叭”齐发声 奏响基层宣讲“最强音”

时间:2023-11-13来源:廊坊文明网 点击: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日,在文安县赵各庄镇李各庄村中心公园,农村“大喇叭”开始播报。据悉,这样的播报,该村每天上午、中午、傍晚都要进行。近年来,文安县充分利用全县383个农村“大喇叭”开展“大清河畔讲故事”基层宣讲,让党的好声音响彻街头巷尾、村居农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及惠民政策进村入户全覆盖。除了用好农村“大喇叭”,文安县还动员村干部、老党员、青年大学生等组建宣讲志愿者团队,走进产业基地、村街集市、广场公园开展“流动小喇叭”宣讲。“大小喇叭”齐发声,奏响了基层宣讲“最强音”,打通了政策传递“最后一米”。

  宣讲是党的工作之一,是党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基层宣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为基层宣讲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党的最坚实的基础和最大的力量。群众适合什么方式,宣讲就要采用什么方式。以农村“大喇叭”为例,过去通信技术不发达,连接各村的广播喇叭就成了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村干部通过它下发通知、安排工作、提供便民信息,农民通过它收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响了几十年的农村“大喇叭”逐渐沉寂。如今,文安县充分利用全县383个农村“大喇叭”开展基层宣讲,让这个传统信息传播工具焕发新光彩,有力说明了农村“大喇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加。但是在农村地区,囿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仍有部分群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获取新消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在一些村街,群众居住分散,亲邻之间的信息都靠口口相传,对于不实信息,群众缺少辨别能力,非常需要一个权威声音来廓清迷雾、以正视听。这个时候,农村“大喇叭”就派上了用场。它虽然普通,作用却不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收听方便、真实权威等优势。经农村“大喇叭”一广播,老少皆知,再口耳相传,便起到了宣传贯彻、共同监督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文安县除了启动农村“大喇叭”,还“见缝插针”式地开展“流动小喇叭”宣讲,这种方式灵活、方便,让宣讲全覆盖、无死角。可以说,“大小喇叭”打通了基层宣讲工作的“最后一米”,使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快速“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小喇叭”如此神通广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发出的是乡音、传递的是乡情。使用“大小喇叭”的村干部本身就是农民,他们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群众的脾气秉性,最知道说什么样的话群众更能听明白、更能听进去。文安县的农村“大喇叭”每天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时事热点、致富信息、生产技能等,不仅制作播出了《学思践悟二十大》《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等专题栏目90余期,而且录制了普法、三农、反诈等惠民信息117期。在广播中,书面语变成了家常话,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群众喜欢听、听得进,也记得住、用得上。“流动小喇叭”主动走近群众、服务群众,说群众关心事,讲群众身边理,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内容送到各家各户,同样赢得了群众的喜爱。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干事的劲头就足了,自然就会支持配合村干部的工作。

  文安县的“大小喇叭”为各地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宣讲实效提供了一个好思路。但是,宣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各地在用好“大小喇叭”的同时,更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怎么讲”上下功夫。比如,可以积极探索“宣讲+”模式,以“宣讲+文艺”“宣讲+互联网”“宣讲+沉浸体验”等为主要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讲透,也可以建立“统一定制+自主点单”模式,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想所盼所愁。总之,宣讲内容活起来,宣讲方式多起来,宣讲效果才能强起来,党的好声音才能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才能更加有力地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武香君)

----------------------------------
管理单位: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廊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